目前分類:保險新聞 (17)
- May 02 Mon 2022 20:22
吵吵鬧鬧的防疫險 普羅張
- Oct 27 Wed 2021 18:50
工會保險 普羅張Pro Chang
- Sep 13 Mon 2021 17:44
教友見證 : 兒子在美國車禍 ...................... 普羅張 Pro Chang
- Jul 02 Fri 2021 15:47
台新金控買下保德信人壽 普羅張 Pro Chang
- Jun 21 Mon 2021 09:34
疫情何時解禁啊
因為疫情的關係 好久沒上台演講了 悶壞了 無言
- Sep 14 Mon 2020 16:48
運動比賽的保險
新聞
大會投保竟不含自行車賽!男選手摔車亡 協會確定判賠83萬
2020/09/14 自由時報〔記者張文川/台北報導〕
- Aug 23 Sun 2020 12:09
金管會抓到了!電子保單竟直送業務員信箱 壽險業者慘了
我很不喜歡電子文件 不是LKK 跟不上時代的排斥感 而是覺得網路太容易凸槌(修改偽造毀損藉口)
上週半澤直樹將我心裡想的說出來了.
就像古代政府查糧倉,審計查帳冊,一把火燒了,甚麼都沒有,縱使現代異地備份,但是大家都知道
從到 WORD 到 PDF 甚至 Photoshop 都能動手腳 給對方當藉口 弱勢的消費者 真的無計可施
每一次上課都有提醒大家 : 無紙化要看是甚麼項目!
金管會抓到了!電子保單竟直送業務員信箱 壽險業者慘了 20200823 蘋果日報
- Aug 16 Sun 2020 21:48
中藥鉛中毒 保險可理賠 中藥材非治療必要 保險不賠
中藥鉛中毒 保險可理賠 2020-08-16 01:42 聯合報 記者戴瑞瑤/台北報導
中藥含重金屬事件連環爆,繼前台中議長張宏年一家四口,服用盛唐中醫診所院長呂世明開立的藥物後出現鉛中毒症狀後,近日彰化又爆出類似事件,甚至有受害者因此腦受損或失去行走能力。專家指出,受害者若有投保意外險、醫療險,因中毒衍生的住院、手術,甚至符合殘廢等級等支出,可獲得理賠。
中藥鉛中毒保險 三大情況恐不賠 製表/戴瑞瑤
中藥鉛中毒受害者愈來愈多,中市府衛生局公布,截至十四日為止已有廿二名鉛中毒受害者,涉案的中醫診所高達三家,且仍在持續追查中,受害人數恐會持續增加。
多數民眾碰到類似事件,會向中醫診所或醫師求償。產險公司表示,有些診所或醫師擔心因醫療過失產生巨額賠償,會主動投保醫師業務責任險或醫療機構責任險,中醫也包含在其中,但針對鉛中毒案,因涉及藥商及醫生「故意」的行為,保險公司不會理賠。
公勝保經安平業務中心經理王湘旻說明,醫師責任險是以醫師作為被保險人,保險條款中明訂,若被保險人是故意、不誠實或惡意行為,就屬除外不保事項。以這次案件來說,含鉛的中藥是非法藥物,醫師明知非法卻仍故意使用,產險公司不會理賠,受害民眾若要求償,恐需經法院判決。
受害民眾若有投保醫療險或意外險,因吃中藥中毒而衍生出來的治療,如住院、手術等支出,則可望獲得理賠。王湘旻表示,意外險的定義是需「外來」、「突發」跟「非疾病」,短期發現非自身疾病導致的重金屬中毒,只要確定來源且經過醫院化驗,確認是因重金屬中毒導致的醫療行為,有機會可向保險公司申請意外險中意外醫療的理賠。
統一保經總經理徐采繁表示,因吃中藥鉛中毒而住院治療,住院日額醫療險與實支實付醫療險都可以理賠;如果情況嚴重到需要手術治療,實支實付醫療險也會賠。重金屬中毒主要影響中樞神經,引起手、腳或腦力等身體機能受損,若發生腦受損或不能行走等鉛中毒後遺症,只要符合失能等級,失能險可理賠;有達到長照險定義的「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」,符合長照狀態,長照險也會理賠。
- Aug 05 Wed 2020 16:42
借錢加保 保單竟貸 11 次 官員也嚇到
- Jul 11 Sat 2020 11:11
保險業的賺與虧
六大壽險 上半年賺近千億
既然這樣 就不要一天到晚嚇保戶
一下保費斷崖 一下匯損幾百億
感覺好像保險公司出問題 世界末日到了
新聞
六大壽險 上半年賺近千億 2020/07/11 工商時報 彭禎伶
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200711000130-260202?chdtv
六大壽險公司在 2020 年上半年每個月都賺逾 100 億元,國泰人壽、富邦人壽、南山人壽、新光人壽、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六家公司,
上半年稅後合計獲利逾 934 億元,比去年同期多賺 200 多億元,同比成長 27.6%。
- Jul 01 Wed 2020 09:03
一家申請三家同步理賠
這樣的確可以節省保戶與業務員的時間 而會不會提高理賠率與減少漏賠的產生
保險公司會不會相互較量 則有待觀察
新聞
區塊鏈助陣 保險業理賠聯盟上線2020-07-01 經濟日報 記者葉憶如、陳怡慈 / 台北報導
保險科技浪潮來襲,富邦人壽、國泰人壽等 11 家壽產險公司強強聯手,使用區塊鏈技術搭建「保全理賠聯盟鏈」,
今(1)日起正式上線試辦,後續還有八家壽險擬加入,未來民眾的保單契約變更及醫療險理賠,
只向一家保險公司申請後,文件可互通,試辦服務合計將嘉惠上千萬名保戶。
- Jun 24 Wed 2020 12:45
儲蓄險輓歌
儲蓄險的解約率非常高 不要高估自己收入的穩定度 萬一中途繳不出來而造成的損失
是想要賺的利息幾十倍 所以非不得已不要碰
儲蓄險回不去了!你的錢該放在哪裡?保險業大變局帶來的「危機」與「轉機」
資料來源:今周刊 1227 期 20200624
56 歲的趙媽媽,是任職於中央部會的公務員,她的先生任職於建築公司。趙媽媽目前已經擁有 5 張儲蓄險,
其中 4 張已繳完,每年均可領回紅利,剩下一張 10 年期保單,每年要繳 26 萬元保費,還要再繳 7 年。
- Jun 10 Wed 2020 14:09
健保署大降民眾自費醫材費
昨天的新聞
別當冤大頭健保自費醫材 8 月起設收費上限全台 9 成醫療院所均要降價
我在想醫院及醫生還有醫材供應商一定罵聲連連 而患者一定大呼叫好
但是我想的是 保險公司的態度呢? 惦惦的心中暗爽
自費價格降低 相對的保戶申請實支實付的理賠當然也跟著降低
對於今年壽險類的保費大幅降低 正在為現金流入減少頭痛
政府公布大約10幾萬人受益 金額我估應該不超過50億
相較於每年理賠約1千億來說不無小補 只是苦了醫療相關單位
- Jun 03 Wed 2020 11:54
為難消費者的保險規則
- May 23 Sat 2020 11:43
兒童壽險保單
保險法修正三讀 未滿 15 歲身故 喪葬給付最高 61.5 萬 自由時報 20200522 記者陳昀報導
立法院會今天三讀通過「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案」,第 107 條增訂未滿 15 歲被保險人身故,可限額給付喪葬費用,
並以遺產稅喪葬費用扣除額一半為限,以目前基準為 61.5 萬元;另通過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提案修正的第 138-2 條,
人身保險死亡、失能之保險金,信託給付屬本金部分免納所得稅。
為防止父母幫小孩投保高額保險後謀害的道德風險,原先保險法 107 條規定,
- May 18 Mon 2020 14:34
疫情影響保險公司盈虧嗎?
新聞感想
七條好漢在一班。別擔心有的是暫時變壞。有的卻是常常壞啊!
今天說避險匯率損失幾百億。明天卻說上季盈餘幾百億.
雜誌又有誇耀資產幾千億。保險業的財報與一般上市公司的科目有很多不同的解釋。
但願 IFRS 會計制度能夠將這神秘的面紗掀開.
消費者及保戶只要認知保險就是保險。對於想靠保單賺錢的還是再多想想!
疫起慘兮兮 這 7 家壽險步入警戒區 工商時報彭禎伶2020 年 5 月 17 日
七家淨值比較低壽險公司。(圖/彭禎伶製)
- May 15 Fri 2020 12:59
壽險市場是該回歸保障本質了
早就該如此了 但是源源不絕流入的現金 是很大的誘惑 保險公司股東利用它賺得金山銀山
對保戶的權益卻十分苛刻斤斤計較 此時此刻卻又換上一位派頭十足的主管官員
而將得心應手幹得虎虎生風的原主委換下 實在擔心 如何面對日益險惡的金融環境
尤其是新的保險會計制度 IFRS-17 會將保險業以往的鍋底掀開來 保險公司會屈服吐利嗎
繁事多如牛毛 將是一場硬戰 好戲將要上場了
資歷完整 不必然就會幹得好 !
名家觀點/壽險市場是該回歸保障本質了 2020-05-15 經濟日報 / 葉銀華
台灣人愛買保險,特別是在銀行定存利率很低、大額定存又如同活存的年代。國人平均每人擁有 2.5 張保單,